新时代 新发展 新成就 ——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本科教育教学巡礼

时间:2024-04-07   浏览:277


近年来,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发向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特色人才优势,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交出了精彩的答卷。

党建引领:根正苗红基因强

党建专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主题党日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学院各党支部走进乡村、企业,深入挖掘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在车间地头为民解惑,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生物教工党支部赴黄山龙王潭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企业需求调研和交流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柏晓辉教授努力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公司发展中的实际需求结合,致力于科技服务企业,定期赴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在2023年度全省“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工作中,柏晓辉作为省级“双链融合专员”获得先进个人。

教工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倾情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祁红乡永胜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效率低、收益少,支部党员吴永祥博士带领团队深入该村,依托食品科学技术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大力推动了永胜村的产业振兴。吴永祥团队通过开展永胜村蜂蜜品质特性与安全性分析、蜂蜜小包装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提升蜂蜜产品市场价值。团队还对当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训职业农民、“新农民”120余人次,带动乡村农户就业。


课程思政硕果累累。学院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课程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学院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学校组织的两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5项,综合成绩名列全校前茅。

学院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教师、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生命之光”照亮人生。学院持续加强学风建设,组织线上线下系列学习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100余场次。结合该院专业和学科特点,打造特色品牌“生命之光”,推出“生命之光”校友讲坛、企业家论坛、科学家论坛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科学家、企业家及学院优秀毕业生来校宣讲,先进现身说法,典型榜样引路。


业建设:深化内涵促发展

学院始终将质量作为“一号工程”,依托“质量工程”项目,不断深化专业内涵。林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专业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近五年,获省级立项支持的质量工程项目29项、校级27项,基本实现办学专业全覆盖。代表性项目有林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以及生物技术专业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生物科学专业的省级传统专业提升改造项目,生态学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项目,黄山学院—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农林人才思政教育与“大国三农”教育实践项目等。

通过高层次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基于课程改革的卓越农林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探索”等一系列改革探索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胡晓倩、吴永祥等老师分别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称号,蒋小凡老师在安徽省第四届、第六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二等奖,获得省级教坛新秀称号。学院多年来坚持深耕质量工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办学方向和思路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得以彰显,培养方式更加多元,办学水平日益攀升,培养人才的专业度显著提升。

师资队伍:一专多能聚合力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定位,始终以“双能型”建设为目标,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手抓教师的学历职称提升,一手抓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近五年,共引进和自主培养博士18人,晋升副教授7人、教授11人。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共有博士及在读博士40人,教授14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数占53.3 %,教授人数占18.7%。

学院鼓励支持教师通过进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担任科技副总、组建博士服务团、开展产学研合作、担任行业咨询专家、进入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等途径,不断提升应用能力。如万顺利、马明海、吴永祥3位老师曾分别挂任徽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柏晓辉老师担任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目前,学院“双能型”教师达到47人,占教师总数的64%。学院通过一系列举措,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培养应用型综合性人才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有特色

学院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管理、臭鳜鱼全链条增产与质控、羊肚菌等高端食用菌的种植与产业化以及森林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已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条江、一尾鱼、一朵菇、一棵树”的鲜明特色。学院坚持以平台化、团队化推进学科实力提升,围绕四个“一”,建设有新安江流域(黄山段)面源污染阻控省级创新团队1个;现有科研平台7个,其中省级平台1个、市级平台1个。

近五年,学院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5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各类科研经费到账3162万元。学院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徽菜壮大、农林资源调查等方面深度参与地方发展,并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带动学生学风的提升,考研蔚然成风。近五年,学生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6项,省级项目104项,考研录取率高达35%,位居全校第一,还多次出现“最牛考研班”、“最牛考研寝室”等佳谈。 


学生培养:百花齐放春满园

技能砺炼,坚持以赛促学。竞学相长锻英才,以赛促学砺精兵。学院以世界技能大赛、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打造“赛教融合”的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竞赛育人新路径。近年来,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85项,其中国际级1项、国家级65项。温康、严迪同学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园艺项目第一名,并代表国家参加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于飞龙、郝少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园艺项目金牌;甘钊慈、闫志广同学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园艺项目金牌。上述6位同学全部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服务社会,谱写青春华章。志愿行动显温情,实践锻炼铸能力。学院以“青悦童心 共享阳光”、助力乡村振兴、结核病防治在行动、“我为同学做实事”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来发展个人技能、增进社会责任感。学院组建“蒲公英”和“自然小时光”2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结核病防治、自然科普教育和课后服务进校园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其中蒲公英志愿队为“2022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交流会暨科普报告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宏教授赞扬。自然小时光志愿队举办的自然教育公益系列活动获得黄山市教育局表彰。  


田间地头,行走思政课堂。汗水诠释青春,实践增长才干。近年来,学院累计组建21支重点团队参与三下乡和乡村振兴服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前进动力,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子深入田间地头,探索皖南山区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活动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报道30余次,撰写20余篇实用型实践报告,真正带领学生将青春挥洒在新安大地上。其中“培育‘高值’食用菌 撑起乡村‘致富伞’”案例获批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白蚁防治”实践团队荣获安徽省“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于学校“3535”发展战略,在学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留下生环学院特有的靓丽“生命绿”!